布局智能机器人市场 亟需发展智能化

   2020-10-16 IP属地 广西20
高科技:机器人的生存之源

仅靠外形取胜的机器人的生命不会长久。功能简单、使用期限短的产品肯定会被淘汰

未来,让人工智能的技术走进孩子的世界,让IP实现从虚拟到现实的模式肯定是捷径。但是,要跟小朋友进行真正的交互对话和陪伴,并不是随便给机器人加个动画片里的壳子那么简单。

电影《星球大战7》近期上映后,影片中那个呆萌的BB-8机器人也获得了迪士尼授权。由美国Sphero公司生产出外表一致的机器人BB-8,拥有DIY指令、语音互动、游戏娱乐等多种功能,用手机即可控制操作。在中国大陆,这个机器人由腾讯独家代理,售价1000多元,网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再之前,梦工厂也推出过原型机器人,可以自行编程,能伴随音乐起舞,做出各种行进动作,受到市场欢迎。

然而,在图灵机器人创始人俞志晨看来,他们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智能机器人。“既然叫智能机器人,就不能光有个机器人的壳子,必须有脑子,会思考。”俞志晨自信“图灵机器人”就是这样一个大脑:它类似于苹果的Siri,可以模拟人类的语言认知和交流行为,在对话问答、NLP知识库和生活服务技能这三个方向提供支持。

以图灵机器人为基础,俞志晨开发了Turing OS,这是在真正意义上服务机器人商品的解决方案。与多数人工智能应用需要依靠版本迭代才能完成更新的规则不同,Turing OS可以吸收外部的声音、文本、图像甚至肢体语言来获得自我学习的适应能力,并以情感思维与用户发生互动。搭载了这套系统的机器人听得见、看得懂、会思考决策、能察言观色,拥有自学习能力,可以像机器猫一样,陪着孩子们成长。奥飞动漫开发的机器人使用的就是这套系统。

法国蓝蛙公司走的则是另外一条道路。蓝蛙从2012年开始着手研发陪伴机器人“巴迪”。这是全球首个“智能管家机器人”。它的程序采用开源技术进行编写,这意味着如果用户够“极客”,完全可以自己编写程序,打造专属机器人,并随时让机器人升级。当然,蓝蛙也为巴迪内置了多个传感器,还配有声音识别系统和动力装置,使得巴迪能听会看,会说会笑,尤其对儿童、老人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人群有帮助。现在,巴迪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IP不是仙女棒,并非仅仅靠外形取胜。功能简单、使用期限短的产品肯定会被市场淘汰。”从这个角度而言,俞志晨并不看好当前蜂拥而上的所谓的机器人项目,也不赞成将所有的动漫作品都“机器人化”,“必须要找准机器人使用的场景,并为之开发一套全新的系统”。

产业链:亟需发展的智能化

国内企业在智能机器人的关键领域已有布局,控制器、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现在仍处于早期。日本、德国的工业机器人、功能型家用机器人技术先进,但与智能娱乐机器人有一定区别。图灵进入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领域时,国外只有法国公司的NAOqi OS忠于此道,国内的相关技术领域则是空白。有些企业认为机器人无非是手机和机器人外壳的组合品,甚至直接给机器人移植了手机的安卓操作系统。俞志晨却认为,要把机器人做好,需要重新设计整个底层,乃至整个交互系统应用。

“举个例子,在PC时代,微软和英特尔都是老大。不过,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两家传统巨头掉队了。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因为它们的场景迁移形式的问题,也就是它们总想着把PC端的使用场景移植到手机上。”俞志晨发现,机器人的使用场景跟手机、PC机完全不同,必然需要全新的系统、全新的芯片以及全新的软硬件。因此,将来也会出现机器人专用的APP,而眼下的手机APP无法套用在机器人上,需要开发全新的、完全符合机器人使用特点的生产体系。从这一点上看,全球企业都还在摸索中。

早在开发图灵机器人时,俞志晨就为它设定了最高级的对标——IBM旗下著名的人工智能系统Watson。Watson是IBM在语义分析领域重金投入的集大成之作,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够读懂英文语言里的隐喻、双关甚至笑话。与之相仿,图灵机器人目前可以通过记忆,系统读懂“主谓宾”缺省的对话,譬如在被询问某处的天气之后,用户在下一次发问时只要说出或是输入另一处地点,图灵机器人就会联系上下文做出“这是一次新的天气询问”的判断,并回推结果。目前,图灵机器人是中文语境下智能度最高的机器人大脑,已经有超过13万的企业和开发者注册使用。

“今年夏季,我们会发布第二代图灵机器人,各项技术指标还会有大幅提升。”俞志晨说,在此基础上开发的Turing OS系统填补了国内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的空白,在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Turing OS系统正在开发英文和西欧国家语言版本,希望能够把中国的机器人公司带到海外。

智能机器人涉及的零部件和技术非常复杂,全球也没有一家公司能全部完成。中国的机会在于,国内的相关企业在许多关键领域已有布局:在最关键的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图灵机器人操作系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和国内的控制器、传感器生产技术也具有较大优势。

Technavio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6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已高达19%,超过工业机器人6%的复合增速,到2016年将达到607万台。而在中国,由于消费需求的拉动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这股风潮也在快速升温。俞志晨充满自信地说,“我相信,依靠我国消费升级的大市场,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有所作为”。
举报收藏 0评论 0
  • admincom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