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一些地方及金融机构探索创新了不少碳金融产品,如河北、山东等多地落地了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银行业也积极布局,推出碳中和债、碳结构性存款等碳金融产品,碳金融服务、产品正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碳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盘点十大碳中和企业,谁是真正的领军者?
什么是碳金融?碳金融在碳市场中起到何种作用?
碳金融指所有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交易和金融制度安排。它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项国际协议,其中,《京都议定书》规定的3种市场机制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资产的碳金融市场。
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环境外部性,对他人或公共的环境利益有所减损。发展碳金融是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将这种环境外部性内部化,使得排放主体承担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来承担其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在运用行政、财税、市场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实践中,以碳交易市场为代表的碳金融手段已显现出社会成本低、效率较高、机会公平、鼓励创新、减排效果好等优势。发展碳金融有助于促进碳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提高市场活跃度,起到发现碳价的作用,是碳中和目标下重要且必要的方法之一。
我国在碳金融方面已有哪些布局和探索?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碳金融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并进行了部署。北京、上海等试点市场一直积极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借贷、碳回购、碳指数等均有涉及,以碳融资工具为主。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奠定法律制度基础和交易框架。同时,碳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标准不断陆续推出,全国统一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已经完成,由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负责,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则负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建设,这样的双城模式是中国碳市场特有的布局和探索。
以上政策部署、试点经验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将稳步推进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未来我国碳市场将逐步推出碳金融衍生品,推进形成多层次碳市场,扩大控排企业主体数,并引入金融机构,市场流动性将大大提升。
未来我国碳金融将形成何种发展格局?
未来全国碳金融发展将以武汉、上海双城为核心,成熟的全国碳交易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统一碳价信号,稳定市场参与方的温室气体减排预期,稳步达成去碳化发展目标;碳交易账户开户、资金清算结算,碳资产质押融资、保值增值等业务逐渐拓展,绿色产业的融资空间进一步被打开,产业绿色转型得到有力支撑。同时,碳金融市场发展将有助于我国参与国际碳市场定价,进一步提升在国际气候治理领域的影响力。
综合以上的结论,碳中和实际上是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这也是打开能源变革新世界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次,碳中和还是新型环保理念。我国为什么提出碳中和呢?因为这可以让我们摆脱能源对外的依赖,促进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推动资产重新配置、产业技术升级和循环经济转型,以气候外交提升国际话语权等。那么碳中和状态如何实现呢,主要通过四种关键要素来实现。
第一个是技术可行
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技术来实现碳中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所以在企业提供经济发展贡献的时候,还要把技术作为重要的依托,才能更好的实现碳中和这个愿景。
第二个是成本可控
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发展的平衡,我们要做到成本可控,脱碳会使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竞争的劣势,要想避免相关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地位,我们要建立碳定价体系和各国碳价的互联机制。
第三个政策引导
企业是否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和风险去实现低碳转型,这主要取决于政策的引导,因为只有给企业提供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才能够促进企业对碳中和的尝试。其次,还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风险,使得企业能更快的实现碳中和。
第四个多边共赢
碳中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只是靠自己就能实现,要在国际间进行交流和合作,而且还要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共同体的协同努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十大碳中和潜力企业!
1.中材节能
碳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盘点十大碳中和企业,谁是真正的领军者?
营业总收入:14.88亿元 同比增长29.82%
净利润:0.81亿元 同比增长819.02%
总市值:57.51亿
每股净资产:3.05元
市净率:3.09
2.宝丰能源
碳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盘点十大碳中和企业,谁是真正的领军者?
营业总收入:104.67亿元 同比增长39.18%
净利润:37.33亿元 同比增长78.46%
总市值:1190.94亿
每股净资产:3.74元
市净率:4.34
3.中国电建
碳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盘点十大碳中和企业,谁是真正的领军者?
营业总收入:2035.59亿元 同比增长26.39%
净利润:45.18亿元 同比增长16.45%
总市值:1058.69亿
每股净资产:6.24元
市净率:1.11
4.诚志股份
碳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盘点十大碳中和企业,谁是真正的领军者?
营业总收入:64.02亿元 同比增长60.86%
净利润:7.39亿元 同比增长458.15%
总市值:228.67亿
每股净资产:13.81元
市净率:1.32
5.金融街
营业总收入:54.73亿元 同比下降6.71%
净利润:6.04亿元 同比增长140.39%
总市值:207.43亿
每股净资产:12.08元
市净率:0.57
静态市盈率:8.3
6.太阳能
营业总收入:33.60亿元 同比增长42.69%
净利润:8.13亿元 同比增长34.34%
总市值:276.65亿
每股净资产:4.81元
市净率:1.91
7.建投能源
营业总收入:74.68亿元 同比增长4.18%
净利润:1.41亿元 同比下降73.36%
总市值:90.3亿
每股净资产:6.67元
市净率:0.76
8.石化油服
营业总收入:315.7亿元 同比增长0.44%
净利润:3.69亿元 同比增长23.56%
总市值:429.05亿
每股净资产:0.39元
市净率:5.78
9.杭锅股份
营业总收入:27.9亿元 同比增长17.55%
净利润:2.54亿元 同比增长1.29%
总市值:155.97亿
每股净资产:4.53元
市净率:4.65
10.恒华科技
碳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盘点十大碳中和企业,谁是真正的领军者?
营业总收入:2.91亿元 同比增长19.28%
净利润:0.42亿元 同比增长20.98%
总市值:68.86亿
每股净资产:3.58元
市净率: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