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日渐成熟,激光雷达厂商押注车规级量产产品

   2021-08-29 170
核心提示:无人驾驶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其研发初衷是辅助或替代人类驾驶、构建更为安全的城市交通系统、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这意
无人驾驶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其研发初衷是辅助或替代人类驾驶、构建更为安全的城市交通系统、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这意味着,安全与稳定将是无人驾驶*基本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因此无人驾驶汽车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受到格外关注。

激光雷达作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传感器件,其作用等同于视觉之于人体,但区别在于视场角的大小和可分辨的距离及精度等指标。现阶段,无人驾驶场景下所用的多为机械式激光雷达,但是由于该技术方案本身具有的一些特性,使得机械式激光雷达的应用已趋瓶颈,大范围应用至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已不太现实。

MEMS被看好,车规级激光雷达技术方案日渐明朗

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通过360°的扫描来获取周围的环境数据,但单点或多点测距模块的长期旋转损耗,易出现稳定性降低的问题,且随着线数的增加、成本更是大幅增长,另外量产难度大、无法通过车规等问题也使得激光雷达厂商开始研究更适用于无人驾驶场景的替代方案。

相比机械扫描,Flash、MEMS、OPA等固态方案可以直接避免结构旋转,降低损耗,同时可大幅节约装调成本,并可加速量产。

目前业内主流的固态方案是Flash和MEMS,Flash方案在远距离场景下的大功率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不适用于自动驾驶场景;而MEMS是通过微扫描振镜改变光路实现扫描,大幅减少激光雷达内部的机械部件,是目前*易通过车规的技术方案。因此,目前市场上少数几家推出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的公司基本都是基于MEMS的解决方案。

国内外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对比

根据公开信息,国外提供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的厂商,主要包括Velodyne、Ibeo和Innoviz。目前,除Ibeo的Scala之外,Velodyne和Innoviz都采用了固态的解决方案,而Scala在第三代产品中将会采用固态方案;应用方面,4线的Scala已经装配在量产车型(奥迪A8)上,支持L3级别的自动驾驶,而另外两家的产品则瞄准了L3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场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admincom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