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行业发展中有许多重大事件值得回忆。
为冲破多年来沿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电产品分配办法,实现产销直接见面,1979年6月25日,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机床行业第一张“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被誉为“产销见面的试验”,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随后,机床工具局还以一机部机床工具总公司的名义,于9月23日和10月17日分别在《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上刊登由企业直接接受订货的广告;并于1979年12月26日,以“中国机床总公司”名义在《工人日报》上用一整版刊登了昆明机床厂等企业欢迎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到1982年10月,中国机床总公司在武汉重型机床厂新建尚空置的厂房举办全国性的机床工具展览交易会,参展企业400多家,展出金切机床219台,锻压设备58台,促进产需直接见面,进一步将企业推向市场。
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1979年8月9日,济南第一机床厂在机床行业首开对外合作的先河,与日本山崎MAZAK株式会社签订了来图来样加工、合作生产返销的协议。在引进技术方面,1980年北京机床研究所率先与日本富士通FANUC公司达成引进5、7系列数控系统,直流主轴电机、直流伺服电机许可证转让技术的协议。同年7月,济南第二机床厂也与美国维尔森公司签订了引进机械压力机转让合同。到1985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已有25家企业同5个国家的28家公司签订了合作生产协议32项;到1995年,机床工具行业共引进技术300余项,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国际技术力量,迅速提高了全行业的产品质量、设计、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了行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1985年国务院发出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的号召,到1988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已有北京第一机床厂等24家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同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以出口创汇1004.5万美元,跃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出口创汇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20家。1992年济南第一机床厂跃居出口企业榜首,当年实现出口创汇2025万美元。
自1988年以来,我国机床工具企业陆续开展股份制企业改革试点,到1993年为止,行业内已有昆明机床厂、成都量具刃具厂、无锡机床厂、桂林机床厂、中国第二砂轮厂等企业改造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量具刃具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已分别在香港、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先后对上海、沈阳及天津的机床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沈阳的技术改造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三个项目可利用世行贷款总额接近3亿美元,为我国沈阳、上海和天津机床制造业的今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此外还有济南第一机床厂利用日本“黑字还流”和长征机床厂、汉江工具厂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等外汇贷款的技改项目。同时,在机床工具行业中外投资企业也迅猛增加,据统计到1992年行业中已有外商投资企业187家,引进外资近1.2亿美元。